既然办大型废品加工厂的时机还不成熟,孟涛思索了两天,想到一个折衷的办法,退而求其次,到乡下收塑料颗粒。

经过这半年在废品界的摸爬滚打,孟涛身上已经少了一些学生的稚嫩之气,思维方式慢慢的朝着成熟的商人方面靠拢。

近两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每隔几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去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变动和有关再生资源方面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乡下制粒小作坊的信息。

荣阳市下面几个县,原来很穷,人们好多就靠拾荒为生,后来慢慢有了一些钱,也摸清了收废品方面的门路,于是开始办起了塑料颗粒加工作坊。

一家挣钱全村人都能看得到,制粒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县加起来至少有近千家塑料颗粒加工小作坊在运营,最多的地方一个镇就有七十多家。

就如同陆达成所说的作坊集合体,这些作坊把颗粒制成后卖给前来收购的公司,收购公司攒够一定量后再运出去卖给周边省市的化纤厂,他们就是以这样一种互为唇齿的方式存活着。

据孟涛了解到的情况,如今乡下塑料颗粒的收购价格在六千二左右,而化纤厂正常收购价为七千,这些作坊之所以没法直接卖给化纤厂,主要是化纤厂一般不和作坊签署供应合同,量小不说,供货还没有保障,所以这些二道贩子收购公司应运而生。

为了掩护系统每天生成的十多吨塑料颗粒,孟涛决定介入收购行列,为了增加收购优势,孟涛原本想比市场价高一百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塑料颗粒,但后来想想便作罢,这样会引起恶性竞争不说,还容易激发矛盾,于是决定再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人手紧缺啊!做事要用人,但是紧要关头孟涛却发现没有特别可靠的人能用。

按说干这行孙守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孟涛却不予考虑,原因有二:一是蔬菜基地那边离不开孙守旺,第二也正因为他对这个行业门清,会更容易发现孟涛的秘密。

退而求其次,孟涛又把心思打在了卫军身上,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再加上孙守旺的汇报,孟涛对踏实能干的卫军印象非常好。

卫军把手下六个人安排为三班,每班一个门岗一个巡逻岗,即便是下着大雨,夜班每两小时一次的巡逻任务也从没有停止过,甚至连之前规定的巡逻路线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没有一次偷懒耍滑现象发生。这些都是孙守旺从监控中看到的。

作为队长,卫军也没有闲着,除了巡逻和训练外,在经过孟涛的同意后,他把蔬菜基地的十多个摄像头全部重新布置了一遍,比以前更合理、更隐蔽,使得整个蔬菜基地完全处于无死角监控状态下。

但即便把卫军调出来人仍是不够,孟涛算过,要想启动塑料颗粒收购计划至少还得五个人,有人负责收购,仓库还得有人管,因为涉及到钱和秘密,孟涛宁缺勿滥,必须得是自己信任的人才能放心。

如果不想泄露秘密,最安全的就是暂停对达成供货,但好不容易借助林家的关系搭上了陆达成这条线,一旦断了再连可就费劲了,另外每个月三百万元钱的收入也是孟涛不愿意放手的重要原因,自从父亲出院后,在他心里,钱,就等于安全感。

目前建废品加工厂暂不可行,停止供货孟涛又舍不得,唯一的办法就是收购塑料颗粒的事必须得抓紧实施。

至于供给钢厂和造纸厂的废铁和废纸,孟涛推断暂时应该不会有人注意到,所以他打算先解决掉塑料颗粒的隐患后再处理这两件事。